图片来源|Pixabay
内容来源|玩美数据等
“这个医院是三甲,比较好!”
“那总是三甲医院好一点咯!”
这是多数人选择就诊时的想法。
“当然要去临床训练更规范的医院!”
“等级越高,医疗理念和科研平台都会更加有利自己的发展呢!”
这是多数医学生想去更高等级医院的原因。
然而在医院就职的医护人员呢?对自己医院等级不断往上攀登,又有什么想法呢?玩美数据对此做了一个小调查。
被重视的医院评级
据玩数调查显示:超过一半医护人员所在医院对评级非常重视;
39.8%的医护人员所在医院对评级的态度比较正常,极少数医护人员所在医院对评级不重视。
对医院评级这件事重视,实属人之常情,毕竟医院等级在某种程度上是综合水平的体现,对于医院提升竞争力也大有裨益。
随着等级的增加,资源政策也会相应倾斜,病源和平台随之扩大,这无疑是给医院带来许多好处的。
但事实上,等级升高带来的不止是好处,也会带来管理成本、服务成本、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的增加。
“额外的工作”
据玩数调查显示:84.95%的医护人员认为医院评级会存在一些“额外的工作”,只有少数医护人员认为评级并不会带来一些“额外的工作”。
评级期间所谓的“额外的工作”可能在所难免,总有一些人需要为评级的流程负责。
这也不是哪个部门扛起这份职责就可以的,需要全院各部门的相互协作。
本末倒置?
据玩数调查显示:69.9%的医护人员认为医院评级过程中的“额外工作”干扰了自己的正常工作,30.1%的医护人员则认为没有。
这个所谓“额外的工作”的占比是否存在过高比率的嫌疑?
各部门的相互协作并不代表共同参与。这对医护人员的本职工作也是一种妨碍。
事实上,最初的医院评级,是为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倒逼医院的建设,其本意是为了建设分级诊疗,已达到促进良性竞争和优化资源分配的目的。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医院评等级已经成了“追名逐利”的游戏。
做过的事情再做一遍,为应付临时检查硬性加班,周末正常上班,补拍各种会议照片……
这不但对患者无益,更是无端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当然,现在也有一些专门针对此类现象的政策出现。
虽然目前为止改善效果不大,但事在人为,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终究会被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