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54-6266 support@141data.com

图片来源|pixabay

唐由之,唐老今年95岁了,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名誉院长,“首都国医名师”、国医大师。

唐由之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眼病而著称于国内外。对老年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渗、青光眼、视神经萎缩、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视网膜色素变性、眼肌麻痹、病毒性角膜炎、儿童弱视等的治疗有较丰富的经验体会。

特别是在继承金针拨障术基础上,他率先对中医眼科手术切口——睫状体平坦部切口进行了系统研究,发明了白内障“针拨套出术”。

唐老为很多知名人士看过眼疾,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事是他用传统中医结合西医用金针拨障术为毛主席治疗了白内障。

01从一场神秘的会诊开始

1974年,在305医院召开了一场神秘的会诊,一共有几十位医生参与,有皮肤科、心内科、呼吸科和眼科等,唐老也在其中。

这场会诊,只有病例,没有病人,有关病人的基本信息只有性别和年龄。当时唐老就觉得这是要给一个重要人物看病。

事实上,这正是为毛主席治疗白内障召开的一场会诊。当时毛主席的健康状况已经很差了,尤其是双眼因为患白内障已有一年多的时间看不见东西了。如何为毛主席安全稳妥地治疗眼疾,成为了党中央的一件大事。

根据病例讨论和分析,明确了这是典型的老年性白内障,由于保密原则,这个病人的白内障究竟有多严重却不得确切了解,并且所有参与会议的人都被要求不得告知其他人。

在之后的一段日子里,唐老又接连参与了几次这样的会诊,最终他被确定为参与医疗的初步人选之一。

02层层选拔担负重任

1975年,一位解放军同志来到唐老家,确认了唐老的身份,便要求他收拾随身行李和他一起出发。唐老在解放军同志的带领下,从家里到机场,再搭飞机到了杭州。那时,唐老就隐约猜想这是要给毛主席看病。

直到见到毛主席,唐老最终才明确了病人的身份。在见过毛主席后,几位眼科医生们又对如何治疗进行了讨论。

毛主席的白内障已经到了膨胀期,确定要手术治疗才行。可是用西医的方法呢,还是用中医的方法呢?抑或是中西医结合呢?这个时候就爆发了比较大的争议了。

当时西医白内障手术需要划开一个4到6mm的手术切口,术后又通常需要对切口缝5针。然而毛主席患有慢性肺心病,他咳嗽得厉害,兼有痰,他又咳痰不出,总是要靠上身弯下来用重力排痰,或靠人帮忙抠出来。要是咳嗽得厉害,也许术后缝合可能开裂,多缝一针就是多一针的潜在风险。

中医治疗白内障则沿用着传统的手术,金针拨障,这最早见于唐代《外台秘要》,书中描述道,”此宜用金篦决,一针之后,豁然开去而见白日。针讫,宜服大黄丸,不宜大泄。

金针拨障术起初是从印度传来,在经过几代的中国医家的临床改良创新,宋代的《龙木论》、明代的《银海精微》都有介绍,已有许多的完善。

而唐老更是在这些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结合西医,用特质的套出器入眼,使晶状体进入套内,避免了晶状体脱落引发角膜炎、青光眼等并发症,手术的切口又控制在1.8-2mm,且无需缝合,手术的时间往往只需要几分钟。

在随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上,被问到手术有多少成功率时,唐老回答说“85%。”事实上,在此之前,唐老使用金针拨障(白内障针拔套出术)已成功救治了6000多名患者。

85%仅是一个保守说法。经过再三研究,最终毛主席的白内障手术交给了唐由之。不过手术之路并未就此开始,还有毛主席这一大关。

03诗来诗往成就一段传奇

“案上谩铺龙树论,盒中虚燃决明丸,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这是白居易《眼病二首》中的几句诗。

也是当时毛主席在不愿接受白内障手术时,唐老对毛主席说的诗,暗示“已经到了吃药无法治疗的地步,现在只能依靠手术”的地步了。

毛主席听完,笑了,最终接受了手术。事实上,毛主席算不上一个听话的病人,他对医生的话不太相信,也一直认为强健体魄是对抗疾病的最好方法。

当时,不少人已经跟毛主席说过做手术的事情,但都无功而返。最终唐老从毛主席喜欢的诗句出发,打了一次漂亮的心理战,获得毛主席的首肯,实施了仅仅历时4分钟的手术,让毛主席的左眼重见光明。

手术后毛主席写了一首鲁迅的一首诗(诗中包含唐由之的名字):“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相送。

一来一往的两首诗成就了一段传奇,虽然传奇中带着一些遗憾,毛主席曾与唐老约定第二年再做右眼的手术,只可惜毛泽东没等到做第二只眼睛,就永远地闭上了双眼。但这段过往,足以让人津津乐道。

 

声明:文章主要内容来自网络,经玩美数据整合编辑,封面图片来自Unsplash,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始出处所有。文章主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更正并删除内容!

参考资料:

《为毛泽东做眼科手术的医生唐由之》——作者卢春宁

眼科專家唐由之回憶:毛主席聽《滿江紅》做手術——作者孟蘭英